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乡村启蒙的困境和悖论贺享雍长篇小说人心不古

来源:法制与社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10: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心不古》是四川作家贺享雍系列长篇小说《乡村志》的第三部,这是一部思考当下中国乡村社会问题的小说。作品讲述了曾经担任县中校长的“贺家湾村退休返乡老人协会”(实际上

《人心不古》是四川作家贺享雍系列长篇小说《乡村志》的第三部,这是一部思考当下中国乡村社会问题的小说。作品讲述了曾经担任县中校长的“贺家湾村退休返乡老人协会”(实际上是村民矛盾调解小组)会长贺世普在老家遭遇的一系列故事。贺世普一心想在家乡普及现代法制观念,把法律当作解决农村纠纷问题、改变农村落后意识的法宝。一开始,他取得了小的成功,但后来却屡遭挫折,最终被村民们普遍疏远,只好黯然离去。贺世普的行为意图无疑是一种乡村现代性启蒙,只不过小说突出了法制启蒙的一面。作者叙事简约平实,通过“贺中华贺长安邻里纠纷”、“整治村庄卫生事件”、“贺中华抓小偷事件”、“组织新年文艺演出事件”、“阻止贺长安捕鸟事件”、“调解苗莉家产纠纷事件”、“黄葛树风波”、“贾佳桂自杀事件”以及“采光权纠纷”这九个构成情节发展线索的事件,深刻揭示了当下中国乡村法制启蒙所面临的困境和悖论,这也是该小说叙事伦理设计的主旨所在。

与很多小说的体例稍有不同,《乡村志》系列目前已出版的前三部作品都附有内容提要,其中,《人心不古》一书的“内容提要”开头就明确指出:“这是一部描写现代法律与地方性本土经验和文化相互博弈的长篇小说”。①小说封面下方也有一句类似的引导语“现代法律与乡村民俗的博弈深刻改变着乡村社会”。很显然,这是对小说主题的一种概括。这篇“内容提要”虽然应该不是出自作家本人之手,但可以设想是得到作家首肯的。乡村法制启蒙遭遇村庄本土规矩的阻抗是当下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状况,小说主人公贺世普的很多行为举动确实都引发或体现了现代法律与乡村民俗或者说村庄习惯法之间的冲突。不过,按照小说的描述,在这三个事件中,贺世普都取得了成功,村庄习惯法并没能对法律构成实质性威胁。比较激烈的冲突出现在“贾佳桂自杀”和“采光权纠纷”这两个事件中。在这两个事件中,村庄习惯法似乎打败了法律。然而,仔细分析文本,我们发现,小说并没有过多渲染村庄习惯法的强势,村庄习惯法能够取胜不是靠其自身,而是靠与地方政府的政策结成了“联盟”,因此,地方政策事实上成了现代法律与村庄习惯法之间博弈的关键砝码。

在“贾佳桂自杀”事件中,尽管以村主任贺端阳为首的贺家湾人出于“就活人不就死人”的村庄习惯法千方百计想为贺世国隐瞒家暴行径,但并没有瞒住警察。从事件本身来看,贺世普不是败给贺家湾人,而是败给当地派出所王所长,贺世普与王所长的那场辩论才是该事件的高潮。王所长不是贺家湾人,并不能代表村庄习惯法,他支持贺端阳等贺家湾人的想法主要是考虑当地政府的维稳政策。“采光权纠纷”事件则涉及两条“村庄习惯法”,其中一条是女方应随男方,如果男方是城里人,妻子就应随丈夫在城里居住,不应回乡下跟村民争利益。而贺世普认为自己妻子的户口还在贺家湾,只要她想回贺家湾居住,就应得到法律的保护。这确实是现代法律与乡村民俗的对立。但我们看到,这一条习惯法并不是影响法庭判决的关键。汪庭长虽然提到村庄的上述规矩,但在这一点上也明确表态支持贺世普。影响法庭判决的关键因素是另一条习惯法,即“认为只要是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屋,就算是没有侵害别人的利益”。

从小说的叙述倾向来说,作者虽然总体上是站在乡村启蒙的立场上,但对村庄本土规矩并没有一棒子打死,而是肯定了村庄习惯法的部分合理性,例如在“贾佳桂自杀”事件中,连贾佳桂的姐姐贾佳兰后来也希望派出所放了贺世国,因为严惩贺世国,确实不利于她两个外甥的成长。对于地方官员与乡村干部联起手来阻抗法律,或者说对于某些地方政策与法律的不协调现象,作者则是持警示甚至批判态度的,例如“贺中华抓小偷”事件的后半部分,村主任贺端阳为了替贺中华摆平官司,假造人证,并串通派出所王所长,逼被殴打的小偷撤诉,叙事所透露出的是非评判是比较清楚的。地方政策与村庄规矩相妥协,就其根源而言,除了官僚主义思维的痼疾外,还带有传统乡村治理理念的印记。传统乡村治理主要不是靠法律或官府,而是靠乡绅宗族组织按照乡村习惯法来进行,这种乡村习惯法往往糅合了儒家意识形态、“乡村生存伦理”以及民间信仰等多种观念因素。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固然有许多弊端,但毕竟形成了一套耦合的秩序结构。经过百余年现代性变革,我国农村乡绅宗族组织已经大为弱化或变异,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也早已微乎其微,只是由于乡村生存伦理和民间信仰等的作用,乡村习惯法并未消失,但其调解矛盾纠纷、维持乡村秩序的功能已经大为降低。因此,该小说的一个重要现实意义就在于警示地方政府部门应避免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此类短视行为。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网址: http://www.fzyshzz.cn/qikandaodu/2021/0304/680.html



上一篇: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完善途径
下一篇:有序管理法制先行上海市无线电管理部门举行无

法制与社会投稿 | 法制与社会编辑部| 法制与社会版面费 | 法制与社会论文发表 | 法制与社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法制与社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